小心「冷氣房中暑」

炎炎夏日,往往令人感覺頭重腳輕、食慾不振、疲倦乏力。這些不適感,正是輕微中暑的警訊。

 

七月豔陽下,柏油路和水泥高樓蓄積的熱氣陣陣發散,街頭行人撐著陽傘、揮汗如雨地趕路。

今年台灣特別熱。以台北來說,截至二十六日為止,七月已有二十一天超過三十四度;二十四日,還出現三七.三度的高溫。

悶熱高溫的天氣,連身心都不安穩。不僅食慾不振,覺得昏沈;夜晚也不易入睡,還有中暑風險。

一般人認為只有豔陽下的勞力工作者才容易中暑;但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鄒孟婷提醒,上班族也常見另一種「散熱不良」的中暑。

例如,當從外面炎熱的天氣進入冷氣房,原來擴張的血管急速收縮,這時體內的熱會蓄積,加上補充水分不足和運動不足、不排汗,更不容易把熱帶走而蓄積在體內。運動完或在豔陽下急速喝冰飲,也會造成同樣的問題。

這樣的中暑,雖然不至於因溫度突然升太高而發高燒,但還是容易覺得頭重腳輕,疲倦沒有力氣,食慾不振,影響工作效率。

長庚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進明解釋,一般所稱的中暑,醫學上稱做「熱傷害」。第一級的熱傷害就是常見的倦怠、精神不濟;第二級就可能因流失過多水分與鈉離子,而出現肌肉痙攣;第三級已經開始發燒、冒汗;最嚴重的一級,甚至可能連一滴汗都沒有,只是一直熱悶著發高燒。

除了第三、四級已經到了必須送醫的程度,醫師提醒,前兩級的熱傷害,是可以藉由生活作息調整預防的:

 

 

 

1.進出室內外要有適當調節

「外面走到冷氣房,或冷氣房走到外面,中間都該設緩衝點,」鄒孟婷提醒,例如,可以先在室外陰涼的地方稍停,待身體溫度稍降;室內溫度也不要調太低,建議設在二十七、八度,再加上電風扇,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內外溫差。

陳進明建議多層次的穿衣法則。可以的話,避免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在室外;如果不得已要出門,在進入冷氣房時先披上薄外套,走到外頭時再把衣服一件件脫去,讓身體有準備的時

間。

 

 

2.隨時補充水分

上班族常忽略的,是在冷氣房也會流失水分。鄒孟婷建議坐冷氣房一天至少要喝一千五百C. C.到二千C. C.的水;如果會跑外務,二千五百到三千C. C.不可少。水分攝取夠不夠,可以從小便顏色是不是過黃,或者量太少來提醒判斷。

榮總家庭醫學部資深住院醫師賴秀昀建議,可以在大量流汗後補充運動飲料,以補充電解質。但是,有高血壓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特別注意鈉與糖的攝取。

 

 

3.夏日飲食法則

不要突然吃過冰的食物。鄒孟婷建議,從炎熱的地方進入室內,或運動過後,不要馬上灌冰水或吃冰。可以先補充溫開水,或吃涼爽食物如西瓜、綠豆湯,幫忙把熱帶走。

少量多餐。夏天容易沒有胃口。賴秀昀建議以清爽、調味少的食物,少量多餐來代替;必要時,可以酸甜調味增加食慾;要避免的,則是口味重、油炸的食物。

補充營養素。夏天會流失的不只有水分,還有營養素。維他命B、C等水溶性維他命容易因為流汗、蒸發而流失。像是糙米飯、豆類或蔬菜湯,都是補充水溶性維生素的好來源。

 

 

4.維持正常作息

醫師們都建議,天氣越熱,越要維持正常作息。如果因為太熱而睡不著,可以開窗吹轉動式電風扇,讓空氣對流;如果是大樓房間,則可以設定冷氣開關固定時間,並加上電風扇,這樣不僅省電,也可以避免睡到一半身體體溫降太低而覺得冷。

陳進明甚至鼓勵夏天可以更早起床,做一點和緩操,讓身體從還不是那麼熱的早晨就開始適應,這樣會比晚起,不僅天氣熱,心情也匆忙煩躁來得好。

特別要提醒的是,熱天更應該保持運動的習慣。多運動能促進代謝,對身體的調適有幫助,也能增加身體對環境改變的適應力。

 

 

 

資料來源: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4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麟不動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