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位朋友在臉書粉絲頁上留言問到:「如果台灣房地產市場價格還會繼續跌,那自住客是否現在都不用看房了?免得自己成為買在相對高點的輸家。另外,台灣房地產到底還會跌多久?什麼時候才能進場買房?」

一年多前剛出版「房地產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時,許多關於房地產的問題多半是「買哪裡的房子還可以持續上漲或保值?」「房地產的價格真的會下跌嗎?」很明顯可以看出來,無論市場對於房地產價格的趨勢是往上還是往下,未來價格的漲跌方向,似乎是很多人判斷應不應該持有房地產的主要原因。

如果未來價格趨勢那麼重要,那為何大家買車時,卻從不擔心車子只要四輪落地,價格就立刻打折的問題?

「那是因為買車子就是為了生活需要啊!」

那買房自住不也是解決自己或者家人的居住需求嗎?如果我們買車子時,都能接受這項昂貴的物品未來價值一定會下跌,又為什麼要如此看重買來自住使用的房子,未來價格是漲是跌?就算房價未來真的漲了2~3成,以自住為前提的消費者,可能做出賣房換取獲利的決定嗎?

從價格的觀點來看,此時買房的確不是很好的時機點,然而若消費者的確具備強烈需要自購房屋的使用需求時,該問的問題不是房價未來是漲是跌,而是自己能夠負擔的總房價上限在哪。我會建議大家,將購屋預算的上限,控制在每月貸款總額不超過每月家庭總收入的35%。舉例來說,假設A家庭每月收入為新台幣11萬5,000元整,那每月房貸支出最高限度就是:

11萬5,000元 X 35% = 4萬250元整

特別要注意的是,消費者最好不要太過樂觀的將績效獎金、通告費、演講費等非每月穩定性收入直接轉化為家庭的每月收入,以免高估自己可以負擔的每月房貸總額,繼而買下過大或過於昂貴的房子,成為自己或家庭成員未來十幾年,肩膀上的沈重經濟負擔。

另外,也請想要買屋自住的消費者,忘記銀行有提供「寬限期」這種服務,這種一段時間內只需給付利息不用還本的設定,本質上跟信用卡只給付最低金額使用之循環利息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希望消費者透支未來的收入,買下自己明顯負擔不起的物品,而最終吃虧多付利息的,永遠都是消費者自己。

最後,無論你是要買房、買股票、買基金、買黃金……,千萬不要有「買在最低點」的想法,因為無論從我自己的經驗,還是觀察身邊投資獲利的朋友們,幾乎不可能在絕對低點時買到任何的投資商品。如果以獲利作為唯一目標的投資行為,都很難做到「買在最低點」的水準,更何況是以自住需求為出發點的買房,消費者應該要有比價格更為重要的使用需求要滿足,不然何必急於此時買房?

對於自用的購屋消費者來說,買不買得起遠比未來會不會漲更為重要,能否滿足使用需求又比價格高低與否來的更為關鍵;你知道你跟家人想要什麼樣的房子嗎?你知道你跟家人喜歡的居住機能嗎?這些問題都比房價未來是漲還是跌更重要喔!

資料來源 :  商業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麟不動產 的頭像
    玉麟不動產

    淡水三芝在地通

    玉麟不動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