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2016年6月28日 下午3:20
購屋是許多人一輩子的夢想,但也是許多人一輩子買過最大的一筆支出。買得好、買得對,等於完成了人生重要的階段;但是房子不是說脫手就能脫手的東西,脫手了還不一定是好價錢,加上房貸不只是揹一陣子,可能還會是一輩子,萬一踩到地雷買到NG房或者不適合自己的產品,搞不好就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想要一次就買對,除了加倍的用心做功課,多看物件、多聽有經驗的人分享選屋買屋心得,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購屋的需求跟目的。
購屋考量 自住、投資大不同
購屋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現在適逢低進場的好時機嗎?」、「我會不會不小心就買在高點當冤大頭?」但這個問題之前其實應該要先自問,購屋的目地究竟是自住還是投資?如果是自住,只要準備夠自備款,評估好家人和未來家庭與工作計畫的需求,挑好地點,隨時都是進場的時機。
「自住型」的購屋克在選房子時,應該將「個人需求」列為優先考量,如預算與貸款還款能力、室內大小格局與樓層是否符合未來家庭人口需求、上下班通勤時間等等因素。
「投資型」購屋客的思考就需要以「市場導向」為主,像是是否好出租、地段增值空間、建設利多、是否好轉手等問題。
購屋前了解5W1H的居住需求
首先要了解「WHY」想買房?是為了自助還是投資?再來要考量有未來「WHO」要住在裡面?有沒有新家庭成員誕生的規劃?接著要想「WHEN」需要購屋?是立即需要入住,要買成屋或中古屋,還是可以在婚前慢慢存錢買預售?然後想買「WHAT」房型,是套房?還是二房三房四房?電梯住宅、公寓或是透天厝?當然,也必須考量通勤與增值問題決定買在「WHERE」,以及掂掂口袋算好自己有「HOW MUCH」的自備款、購屋預算與貸款承受力。
買屋自住究竟哪種房型是你的合適屋
「找到合適自身需求與經濟能力的房子,是需要一套清楚的架構脈絡」大家房屋公關企研室主任朗美囝建議以自身需求回推的方式來找到自己的合適屋。她說,首先要依照家庭成員數對空間大小的需求來評估需要買何種房型(一房約16~22坪、兩房約略需要25~28坪,三房需要34坪左右),再掂掂手中的自備款有多少,以兩成回算出自己能負擔得起的總價帶,除以坪數就能知道自己能買得起每坪多少的單價,接著再去房價行情符合這個單價的區域找屋看屋。
通勤與生活品質則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如果要上班的地方是信義計畫區,則可以考慮往紅線末端的北投淡水找房,如果是東區或南港軟體園區,則可以是著往藍線行經的萬華、板橋、土城看屋。朗美囝提醒,過多的轉車與通勤時間,會使生活品質被拉低,所以首購族找屋最簡單的法則就是選擇「通勤路線的捷運末端」。如果是開車族,則可以考慮林口、新莊、淡水等區域,可享受新市鎮重劃區開闊的生活空間。
沒捷運的城鎮 鄰近學校是購屋王道
沒有捷運和百貨商圈可當購屋參考的城鎮,台灣房屋中壢平鎮店店長邱繼緯則分享兩個新法,「學區是王道」,與「交通是重要考量」。邱繼緯分析,區域型的國中小學區能提供附近居民休憩動的空間,同時便利子女上課放學的接送,就連托嬰、上課輔班、補習班或找家教,都能有較多選擇。此外,大學周邊更因為龐大的學生族群消費需求,衍生出成熟的生活機能,也成為購屋族最愛,像是中央大學、中原大學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也指出,二級城鎮不少人需要開車去一級城市或鄰近的園區上班,因此在交流道附近房子,也成為民眾購屋時重要的考量。
資料來源:奇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