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電話響  先學會這四「不」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再聰明的人也不敢說自己一定不會上當。 事實上,詐騙再高明,預防之道卻很根本,只要記住四「不」,就能預防上當。

 

 

編按:本文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其任職刑事局國際刑警科期間,曾擔任駐越南警察聯絡官,參與破獲大型國際電信詐騙案,熟悉詐騙集團海外運作模式,以及國際共打犯罪,本刊特請他為文防詐教戰。


詐欺是一項古老的產業。依照我國《刑法》第三三九條,「詐欺」在法律上定義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早年令人害怕的金光黨,施詐者常被形容具有魔力,不僅使用詐術可將磚塊變黃金,還可將被害人騙得六魂離體,帶著被害人到家中搜刮所有值錢家當。

現代社會詐術更上一層樓,許多人都有接獲詐騙電話的經驗,身旁的親朋好友三不五時亦常傳出遭人詐騙,嚴重者人財兩失,一生積蓄和退休金轉瞬間落入歹徒口袋。

精練話術 
先利誘再威脅 使人迷陷


詐欺之所以令人深惡痛絕,實在是因為詐騙對象不分達官貴人、士農工商、販夫走卒一體適用。詐騙的手法更是與時俱進、不斷翻新,詐騙的管道亦持續增加。台灣詐欺產業向全球輸出,從縱橫兩岸,慢慢發展至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最遠已到東非肯亞與烏干達。
 
詐騙集團結合了高科技的犯罪工具、高明的話術和高報酬三高特色,創造了CP值極高的另類產業,令國際詐騙始祖——奈及利亞四一九詐騙集團(以奈籍人士為主的犯罪組織,專透過電話、網路交友,詐騙女性受害人錢財)也都汗顏。

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民眾要有能力抗拒詐騙的入侵,首先要了解詐騙集團誘使民眾上當的心法。歹徒多利用一般民眾的「好奇」、「害怕」、「貪利」、「好色」、「避免麻煩」、「樂於助人」六種心理引誘,配合特定情節的話術,使民眾一步一步地陷入錯誤,再按照歹徒指令操作匯款。
 
綜觀各式詐欺手法,歹徒的犯罪手法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類:「亂槍打鳥」。歹徒沒有掌握被害人個資,僅利用民眾貪利、好奇、害怕,或避免麻煩的心理,透過郵件、語音訊息發送,誘使民眾主動回覆。例如刮刮樂中獎、簡訊催費、語音催費、郵件招領、綁架恐嚇、親友出事、假冒公署詐騙等即是此種類型。

第二類:「願者上鉤」。歹徒同樣沒有掌握被害人個資,但利用民眾好奇、樂於助人或喜好美色的心理,透過電話隨意撥號攀談,直接以話術誘使被害人上鉤。例如,猜猜我是誰(假冒朋友借錢或酒店女call客)、色情援交、假求職等。

第三類:「請君入甕」。歹徒透過不法手段取得被害人個資,利用民眾貪利、害怕或避免麻煩的心理,透過電話直接要求民眾配合匯款或操作ATM解除分期。例如:綁架恐嚇、親友出事、網路拍賣購物、ATM解除分期付款、拍賣詐欺、假冒檢警身分、MSN詐欺、混合形態詐欺等。

避免被害
不輕信、不透露、不害怕、不遲疑 


詐欺的種類雖然琳琅滿目,但都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只要加強日常生活中的防詐意識,相信可以有效避免淪為被害人。
 
以下綜合整理之防詐四「不」曲,提供民眾防詐口訣:
提高警覺、不輕信:對於「+」或「○○」開頭的國際電話要特別提高警覺,不可輕信。接到「銀行、郵局、醫院、網路賣家客服人員」或者自稱是「某某警察局、地檢署、健保署」的電話,更要提高警覺。

個人資料不輕易說出口:接到陌生來電,絕不可在電話中輕易說出個人資料,提供包括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電話、地址、銀行帳戶和信用卡號等個資。
主動查證、不害怕:詐騙集團常將來電號碼竄改,將手機的來電顯示偽裝成假郵局、假中信銀行、假花旗銀行、假賣家、假公務員等電話,如有疑問,務必先掛斷電話,再進一步查證,不可按照歹徒指令撥「九」或「○」回撥。如有接獲親友出事,要求匯款援救之情事,須先報警處理或盡速查證,避免因害怕陷入歹徒話術陷阱,一時焦急失察而上當。

積極舉報、不遲疑:警政署自二○○四年七月一日就設立一六五反詐騙諮詢專線,此專線提供二十四小時不分晝夜的服務,民眾可即時諮詢相關訊息。如確實有被害情事,尚可向一六五專線報案,一六五可聯合各金融機構實施「警示帳戶聯防機制作業」,在第一時間攔阻被害財損。從過去成效來看,只要在三十分鐘內啟動,可即時成功攔截匯款。

同時,一六五可立即轉介案件到轄區警察局發動偵查,於線上逮捕領款車手。民眾檢舉詐騙電話,一六五亦可通報各電信公司執行停話、斷話,讓歹徒不易取得電信門號。

「加強民眾防詐意識」以及「提升個資保護之觀念與作法」是防詐的成功之道。一旦有任何疑問,可隨時撥打一六五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詢,多一分警覺,自然少一分被害,是預防詐欺犯罪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392-153342?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麟不動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